林美珍爱地球 将垃圾变黄金
二零零九年二月二十四日 下午四时十一分
报导:张晶琇摄影:刘树梁
林美珍,一个普通的名字,平凡的家庭主妇,但是她在背后却背负着不简单的使命-推动环保工作。
她是北海莫哈末沙亚环保站的推动者,也把一些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无助者牵引至这个回收站当志工,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陪伴他们为环保出一份力量。
环保对她而言不只是行动上的环保,心灵上也要环保,而且要有环保的知识,“知福、惜福再造福”是她愿与大家共勉的一句静思语。
与丈夫一起推动环保
林美珍生长在一个小康之家,5、6岁时看到老人或一些家庭面对痛苦及问题时,她就发愿要帮助他们,这种善念一直都存在她脑海里直到今天。
也许她就是一个有缘人,从小就学会了要帮助别人,这种决心和意念从来没有改变过,她也非常感恩目前所拥有的一切。
她回忆当初刚结婚的情景说,丈夫与她是住在霹雳州高乌的同乡,1985年结婚时丈夫还没工作,生活艰苦,但是她还是陪伴在左右,后来丈夫就找到一份7天3工半的工作,目前则是一名二手车商。
当时,也是丈夫带着她一起推动环保工作,所以到今天丈夫甚至是孩子都很支持她。她与丈夫共有4名孩子,3男1女,3个儿子都已踏入社会工作,只有女儿尚在求学。
流浪狗取名为“环保”
林美珍投入慈济志工行列约7年,在还未投入环保站的工作之前,她每个月都协助马来西亚佛教慈济功德会在北海莫哈末沙亚进行资源回收,为拯救地球献点绵力。
直到在慈济认识了北海怡园环保推动者卢葆蓁,后者灌输她更多关于资源回收的讯息,而她也告诉卢葆蓁表示有意成立一个资源回收站,扩大环保工作。
其实当时在北海莫哈末沙亚已设有一个环保站,只是以她初中的教育程度根本不知那个就是环保站,在被告知之后,她就发心要搞好这个环保站,并向威省市议会申请。在获得批准之后,2004年5月14日该环保站正式开幕,参与的民众非常踊跃。
刚开始时,该环保站只是一个小空间而已,在她决定推动社区环保之后,她就申请扩建,在大家的力量之下,活动空间也变大了。不过由于人手不足,两年前该环保站才正式归于慈济。
值得一提的是,莫哈末沙亚环保站内也在4年前收留了一只流浪狗,取名为“环保”,它从当初的野性到今日非常温顺活泼,环保站的气氛就连狗也被感染了。
领悟“甘愿做,欢喜受”
如果把环保站当成是收集垃圾,分类资源的地方而已,林美珍绝不认同,她把环保站比喻为一个救人结善缘的地方,一个教育人生的站,可以达到净化人心。
当然这并非她个人的力量可以促成,需要大家,志工的互相配合才能打成,在环保站,却不容许有个人主义,凡事都是需要大众的力量才算是成功。
她说,人性其实就像没有分类的垃圾那么污浊,当志工在分类垃圾时,其实就是在慢慢的洗涤内心恶性的行为、脾气等等,终有一天,这些污浊就会从我们身上除去,同时你也会从中检讨自己并加以改善,你就会脱胎换骨,凡事都有正面的能量。所谓“从中做,做中学,学中觉”就是这个道理。
她分享经验时表示,刚开始时,志工面对一包又一包没有分类的垃圾,难免会觉得肮脏而发出怨言,这时候,她就会以静思语去帮他们解开这个“结”,从而领悟到“甘愿做,欢喜受”。那么大家才能在气氛融洽的环境为环保出力,把垃圾变黄金。
由于她经常参与慈济主办的培训课程,因此在面对寻求协助的有缘人时,她都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理论跟他们分享,在边缘中扶他们一把,找寻人生的目标。当然在环保站的志工也会互相关怀,分享经验,大家一起努力来把回收站办好。
此外,除了一些找上门的有缘人之外,她也会亲自到家去给予关怀及辅导,改变他们不正确的思想,共结善缘。
以身行动影响他人
她目前的环保站只有10多个志工,所以对她来说这并不算成功,如果发动一个环保站,开始时是你一个人在做,10年后还是你一个人,这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无法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分享,就没有效果了。她也坦言,要改变周围的人的观念投入环保工作是很难的事,因此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因此唯有从自己出发,身体力行来影响他人,付出无所求,只希望能造福更多的人。
环保站可以成就志工的成长是她最欣慰的,她非常感恩每天都有民众把垃圾送来回收站,回收变成有价值的资源。不过,床缛、枕头、被单及家俬是环保站所不接受的,其他的废物包括电器则一律欢迎。
她吁请公众尽量减少制造垃圾,还可以用的东西就不要卖,多废物利用,重新使用。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实践,比如出外买食物自备餐具。
在农历新年期间是最忙碌的时刻,回收站随时都要有志工轮流站岗,因为一包接一包的黄金(垃圾)会连续不断的送来,而志工必须把这些垃圾搬到里面去分类,不过他们不觉得辛苦,反而有意义。
询问及农历新年期间是华裔最忙碌的时间,如何抽空分类垃圾,她表示,加入慈济,一切学会了简单,因此就有时间到环保站付出,别人不做的,我们做,广结善缘,这是他们一班志工想做的。
1 comment:
欢迎大家一起来响应“地球一小时”运动。
Post a Comment